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三)
2025-03-05 来源: 浏览次数:0
寒假期间,南昌工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学子们以满腔热血和青春的活力积极投身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服务家乡发展,返乡逐梦行,青春燃乡邑。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在寒假的青春实践故事吧。
信息A2451班 刘鸿云
忠诚奉献 守万家灯火
01
炊烟升起处,便是万家灯火
清声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基层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我原以为很多工作都有政府领着干或帮着干,但事实却在我到黄桷村的第一天当头棒喝。
清晨,我早早起床,收拾洗漱好出发,到了村部便听到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后来才得知是一名乡亲。因为公路费的事情,到村里头闹事儿,村干部没协调好,因此闹到了村部。我问村文书傅世海,村里是不是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儿?得到了肯定的回复。这些年,因为文明乡村建设,许多乡村都修上了水泥地儿的路面,但是有了路,那就要保养,公路费便落到了乡亲们的头上。
作为国家的正常税收,乡亲们自然是应交尽交,但总会存在一些乡亲不明事理拒缴的情况。而今天的事,就是因为趁副主不在,让其父亲代缴以后,副主一气之下闹到村部来,一方面让旁人看了笑话,另一方面不禁使我开始思考基层工作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在部队那会儿,基层官兵每日就是训练,最关切的事情也是训练,后勤保障也整天嚷嚷着后勤变前勤,保障出尖兵。突出了一个词儿——名声。我想扶贫工作中也是这样,唯有把民生摆到了首位,才能得顺民意,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炊烟升起时,便是万家灯火。
02
内心的炽热是永不熄灭的火焰
在志愿工作的第二天,接到了 2025上半年春季兵役登记的任务,在搞清楚线上操作流程后,我向第一户拨通了电话,谁知电话那头立刻挂断,刚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地咽了回去。我琢磨着,这年头群众的反诈意识都那么高,估计说普通话不行,于是开始模仿当地人说话的腔调打过去。终于完成了一户,但还没来得及松口气,紧接着下一通电话打过去,差点让我失态。只听电话那头说你这骗子骗术太低级了种种。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客气地回复对方。
尽管事后村支书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并解释了事情,但也没有得到对方的道歉。这种被人误解的感觉使我感到难受。但转念一想,村民反诈防骗意识的提高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随即释然。内心怀着为人民服务的炽热,成为了我在村部工作的源源动力。人民武警为人民退伍不褪色。
03
些小汝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沿着陡峭的山路,蜿蜒曲折,蹒跚而上,我们到了黄桷村。附属村建龙村,这里的高山峡谷间坐落着60多户人家,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座大山上,忠诚奉献,守护着万家灯火,因乡村振兴战略划分对象区域,将山上的建龙村与山下的黄桷村合并办公行政。归辖于黄桷村党委。下乡工作的开展,让我真实的走进了大山里,去见证那些真正的民间疾苦。
山腰处的空巢老人三级残疾,仍经营着一片不大的竹林,以砍竹子编织一些竹篓竹编为生。抱养的一个女儿, 也因嫁人早已成为别家的糟糠之妻。我们的走访慰问让老人非常高兴。尽管双耳失明,但嘴里仍不忘念叨着国家的关心和关照。冬天的大山里寒冷异常,但随着我们的下乡走访似乎又变得温暖了起来。
信息A2363班 宣亿姿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
01
春运“暖冬行动”——用志愿红温暖归乡路
春运期间,我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一员,投身于弋阳火车站“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春运志愿服务中。在售票大厅,我耐心解答旅客的班次咨询;在安检口协助维持秩序,帮助老人提行李;在候车厅为返乡旅客递上热茶,用一句句“新年快乐”传递家乡的温情。35名志愿者组成的“红色暖流”,日均服务旅客超500人次,那些紧握的双手、感激的笑容,让我真切感受到“奉献”二字的分量。
02
音为有你,志愿同行——新春音乐盛宴志愿服务
新春音乐盛宴是弋阳县的文化品牌活动,我作为后勤保障志愿者,负责舞台布置、观众引导和应急协调。从彩排到正式演出,连续三天的高强度工作让我体会到“台前幕后皆风景”。当看到观众席上老人孩子随着音乐鼓掌欢笑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自豪——文化振兴需要青年力量,我们不仅是观众,更是服务群众的“螺丝钉”。
03
“携手防诈骗 青春共前行”——守护乡亲的钱袋子
“携手防诈骗,青春共前行”,这是我们在反诈宣传活动中的响亮口号。在团县委的组织下,我们深入社区、学校,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广大青少年普及防诈骗知识。我深知,网络诈骗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安全的一大隐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每一次的宣传活动,都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守护青春安全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04
惜时笃学,助力成长——青年之家自习室
在寒假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弋阳县青年之家自习室的值班工作。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是青年学子们追求梦想的起点。我负责维护自习室的秩序,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每天,看着一张张专注的脸庞,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更加珍惜了时间,明白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信息A2413班 谢磊
青春志愿行,把爱散人间
01
寻乌红色沃土绽放青春风采
在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志愿者化身“红色讲解员”与“文化服务员”:准备好红纸与墨水,协助游客们将一张张“福”字写好并张贴;组织“寻乌调查知识竞答”,通过趣味互动传播革命历史;在人流高峰时段,引导游客有序参观,帮助老人孩童寻找出入口,并用镜头记录下许多温馨瞬间。
五天服务中,志愿者们累计搬运物资80余件,服务游客逾3000人次。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认可,服务结束后,寻乌团县委组织召开了实践活动总结会议暨表彰大会,每个人均有社会实践证明,其中表现突出者更荣获寻乌团县委颁发的“优秀志愿者”称号。正如带队老师所言:“这不仅是荣誉,更是新时代青年对红色精神的庄严承诺。”
02
寻乌红土地上的青春答
2025年春节,为响应寻乌团县委的号召,我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成为寻乌县红色场馆的一名青年志愿者。从大年初一到初五,我在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与寻乌县博物馆度过了难忘的五天,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红色担当。
"搬运物资时要注意重心平衡,遇到突发停电需立即引导游客沿安全标识撤离......"1月30日的岗前培训会上,红十字救援会的曹队长为我们细致地讲解并操作着,我认真记录着每个服务细节。当工作人员展示急救包使用方法时,我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手势。最触动我的是团县委书记的叮嘱:"你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这次志愿服务将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当我们的志愿服务结束后,寻乌团县委召开了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总结大会,我荣幸地荣获寻乌团县委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这不仅是对我五天付出的认可,更是沉甸甸的鞭策。它承载着组织的期望、人才的肯定,激励我未来在志愿服务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红色文化传播、社会美好奉献更多光热。
寒假实践活动,不仅让信息学院学子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还为家乡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未来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将继续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在返家乡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家乡。(图文/刘鸿云、宣亿姿、谢磊;审核/王国良;监制/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新媒体中心)